皇冠入口官方网站(中国)游戏平台
通知公告
《中国文化史研究》创刊号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4-06-28     访问次数:

《中国文化史研究》创刊号出版发行

 

《中国文化史研究》是由文化史研究重镇皇冠入口官方网站(中国)游戏平台与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创办的学术集刊,每年两期。皇冠入口官方网站(中国)游戏平台张昭军教授担任主编。《中国文化史研究》创刊号近日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image.png

刊名:中国文化史研究

主办:皇冠入口官方网站(中国)游戏平台

   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

 

 

 

编辑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顾问

刘家和 陈其泰 陈祖武 郑师渠 耿云志 晁福林 瞿林东

 

主任

卜宪群 蒋重跃

 

委员

王先明 王建伟 左玉河  刘中玉 刘国忠 江  湄 孙  晓

孙燕京 李  帆 杨  华  肖永明 吴义雄 邹振环 张  帆

张仲民 张昭军 欧阳哲生 罗检秋 郑大华 贾小叶 晁天义

徐义华 郭双林 桑  兵  黄兴涛 黄爱平 戚学民 梁景和

 

主编

张昭军

编辑部成员

张昭军 林辉锋 项旋 贾琳 徐畅 常书红

 

卷首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表现在其以往全部历史进程中。中国所以能凝聚成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且不断发展壮大,其根本原因即在于中国文化从未丧失过历史活力。中华民族深谙此理,历来珍惜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重视历史研究。近代以来,一代代文化史家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潜心治学,不断推进中国文化史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做出了突出贡献。时下,人类文明和世界格局发生结构性巨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人们期望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慧;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动力。在此背景下,加强中国文化史研究自是应有之义。然而,多年来,中国史学界一直没有专门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学术刊物。这无疑给中国文化史的学科建设、研究实践、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带来诸多不便,也不符合繁荣发展中国文化的时代要求。

为此,皇冠入口官方网站(中国)游戏平台和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筹备,郑重创办《中国文化史研究》学刊,作为广大学者交流学术的平台。

    主办方皇冠入口官方网站(中国)游戏平台是中国文化历史研究的重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李大钊、梁启超、陈垣、王桐龄、朱希祖、钱玄同、何炳松、张星烺、侯外庐、白寿彝等一大批学术巨擘,先后在此传道授业、弘文励教,铸就了北师大历史学科光辉的历史。著名文化史家梁启超、陆懋德、钱穆等在此执教讲学,初步奠定了北师大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传统。改革开放后,北师大历史学科在白寿彝、何兹全、赵光贤、刘家和、龚书铎、王桧林等的率领下,开拓出了中国史学史、中国近代文化史、中西古典文明比较等新的学科增长点。新世纪以来,北师大历史学科勇于担当文化使命,推出了《中国文化发展史》(8卷)、《中国文化通史》(10卷)、《中国民俗史》(6卷)、《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5卷)、《清代理学史》(3卷)等一批赓续中华文脉、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气韵的精品力作。同时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为数众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是由中国史学会直接领导的全国性二级专业学会。2023年9月在山东济南成立。学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团结广大史学工作者,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形成、发展、变迁的内在机制与演进路径的实践研究和理论阐释,为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这一切,为办好《中国文化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丰富的学术资源。

   《中国文化史研究》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守正创新,实事求是,旨在推动从历史中探求中国文化之新义,建设有意义之史学,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中国文化史研究》积极倡导中国学术的整体性思维和融通精神,提倡从中国文化浑然一体的大传统着眼,从精微处入手,科学、客观地研究问题,切实推进学术创新和文化史研究的繁荣。

   《中国文化史研究》注重文化史学科建设与理论探索,刊发思想文化史、学术文化史、社会文化史、政治文化史、大众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新文化史诸领域,以及运用全球史学、阐释学等理论方法研究中国文化的专题论文,开设“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史家”“文化史理论”“笔谈”“书评”等栏目,力求全面反映学界研究状况,准确把握学术前沿,力争办成展示文化史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本刊每年拟出两期。

我们热切期盼广大读者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经营好这片学术园地,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推动中国文化史研究而奉献出一份力量。

2024年4月25日

image.png

《中国文化史研究》创刊号

目 录

·寄语·

刘家和  瞿林东  耿云志  陈其泰  晁福林  陈祖武  郑师渠

·专题研究·

发现小人儒——古今释需辨正(武树臣)

《国语》叙事体现的文化精神(蒋重跃  黄 越)

重建“中国”的原理:宋代正统论的兴起、论争和流变(江 湄)

顾炎武学术实践与治学方法析论(黄爱平)

《马克思进文庙》与1920年代的“中国化”问题讨论(张卫波)

·文化史家·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龚书铎先生与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孙燕京 张昭军 曹志敏)

走进朱维铮先生特立独行的学问世界(邹振环)

冯天瑜先生学记(何晓明)

·文化史理论·

文化史的任务(上)([荷兰]约翰·赫伊津哈)

 

 

投稿说明

1.稿件

应为尚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字数在2万字左右。应有中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并附有作者简介和通信方式。

2.栏目

专题研究”:以思想文化史、学术文化史、社会文化史、政治文化史、大众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新文化史为主。“中国文化与世界”:刊发中外文化关系史、国外中国文化史研究动态、西方汉学史等方面的论文。“文化史家”:以文化史家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回忆和访谈等。“文化史理论”:凡有益于推进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史学理论类论文、译文。 “新著评论”:5千字以上有学术深度的评论性文章。

3.审稿

实行匿名评审和三审定稿制度,审稿周期大约2个月。

4.稿酬

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实行优稿重酬。

5.版权

本刊享有已刊文稿的著作财产权和材料加工、电子发行、网络传播权,本刊一次性支付的稿酬中已包含上述授权的使用费。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如仅同意以纸本形式发表,请在来稿中特别注明。

6.投稿邮箱

zgwhsyj@aliyun.com;邮件名称格式“工作单位-姓名-论文名”。

7.注释规范

采用脚注形式。具体参见《商务印书馆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示例如下:

古籍

[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第3卷,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9页a。

◇档案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5961。

◇专著

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译著

〔英〕彼得·柏克:《知识社会史:从古腾堡到狄德罗》,贾士蘅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年版,第289页。

◇文集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载汤志钧、汤仁泽编:《梁启超全集》第10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78页。

◇报纸

《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年8月14日,第4版。

◇期刊

孙江:《五四时期中日知识界的往还》,《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学位论文

付耶非:《“区域化”的历史知识: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皇冠入口官方网站(中国)游戏平台,2021年,第67页。

◇外文

W. H. Walsh,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1960, p.103.

 

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